【微風臉譜】 陳家成-元品有機米

鳳山陳家是高雄知名的稻米世家,曾獲得多項殊榮,包括全國第一屆有機米品質評鑑頭等獎、全國十大經典好米六連霸等,目前已傳至第四代,且全家投入稻米事業中,包括太太陳林金蕊、么子陳毅鴻和女婿吳俊賢協助耕種,大兒子和兩個女兒則協助米食加工,也是少數從整地、施肥、育苗、插秧、收割至後續的烘乾、碾製、包裝採機械化一貫作業的稻農。

陳家成的祖父、父親都是稻農,從11歲就開鐵牛在田裡工作,民國六十幾年在農會輔導下開設育苗場,也自有烘乾設備,但延續父祖輩使用化肥、農藥的種植方式,他的體質卻開始產生變化,變得容易過敏,有一次送醫急救的經驗後,陳家成開始思考轉型。民國八十四年高雄縣政府開始推廣有機耕作,由改良場輔導轉型種植有機稻米,陳家成契作兩甲地,八十七年成立鳳山有機米產銷班,為高雄第一班,還為此購買有機米專用的碾米、包裝設備;但轉型後第一個面對的就是銷售困境,當時社會大眾對「有機」並不瞭解,高價位沒競爭力,陳家成到處擺攤展售,當時是靠四、五百甲的育苗場收入才撐得下去,最後在友人建議下開始發展米食加工,太太和二女兒還特別去考米食加工證照,製作米穀粉、粽子、米粿、草仔粿等產品,慢慢做出口碑和品牌。

 

「有機米就是小鳥、老鼠、蟲吃剩的,加上颱風沒吹壞的,才是人吃的。」陳家成帶點無奈地笑著說。同樣是一分地,使用化肥農藥的收成是兩千斤,有機耕作僅有八百斤,若再加上天災侵襲,根本很難回本,「有機真的很辛苦,從農也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,但現在放棄的話,父母多年來的努力,一切都白費了」,么子陳毅鴻八年前因家中稻米事業人手不足,決定專心務農,他認為,有機耕作最耗費的就是人力成本,慣行農法只需打三通電話就可以處理翻土、插秧、收割的事物,其他時間則噴藥、灑化肥;有機耕作則需要精準地以水量控制雜草、以經驗防治病蟲害及調整施肥時間及總量,任一環節疏忽了就會影響產量和品質;陳家成種植有機米廿年的經驗,也受農改場邀請擔任講師,甚至赴國外進行農業交流。

 

「做有機是良心事業,自己想吃好,別人也想吃好,尤其很多吃有機的人是生病的人」,多年來的堅持,就是良心的堅持,「別人信任你,就不能欺騙,吃到我的米,很有福氣。」陳家成的自信,來自於他一步一腳印、追求品質、精進技術的精神。

 

陳家是十大經典好米六連霸的得主,說到米好吃的關鍵,陳家成指出品種和烘乾技術,高雄145、147品種是他們的自信之作,而使用三十八度低溫乾燥,模擬日曬溫度,讓米儲存之後仍會發芽,保有最原始的營養成分,不像一般使用六十度高溫乾燥;除了蓬萊米,陳家也種植供加工的秈米及黑糯米、紅米等,提供多樣化的選擇,目前在網路、農會、市集都買得到;每周在市集現場熱騰騰出籠的各式粿品,也總能獲得消費者直接的肯定,或許也是陳家多年來堅持到市集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原因。

 

陳家成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