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微風臉譜】余清日-余稼莊農場

在台17靠海那邊,余清日的田與海邊的直線距離,大約只有一公里。下午兩點半,陽光極強,吹來的風卻涼爽不悶帶著淡淡海味。靠海的土地,不是偏硬的鹹地,反而因照顧得好呈現鬆軟土質,余清日謙虛回答「咱這誒土攏賀啦」。田區周圍有樹林、竹林,田裡整齊的分格,一格種一種菜,井水順著余清日挖出來的水道流,灌溉也有一種秩序感;田間鳥叫聲不絕於耳,余清日突然很開心地分享田裡偶有環頸雉家族來玩,最近晚上還看得到螢火蟲。

家人們正在田裡幫忙拔草、挑選菊苣,挑掉的部分快要比留下來的還多,除了外圍老葉,還仔細檢查每片葉子的尖端有沒有「燒焦」,菊苣是一種很會吃露水的菜,現在天氣熱,露水還沒乾前照到豔陽就容易灼傷,必須挑選折掉;這樣一片片挑選、淘汰,余清日不嫌麻煩,早上剛鏟掉一區被蟲咬到長不大的青江菜,那才是真正的沒收成,他說「反正做農都是辛苦,就找點有挑戰性的來做」,而這些菜葉不會浪費,通通可以作為堆肥,堆肥採自然發酵,一年後就可以作為田裡的養分。除了一年四季種植葉菜類,拿手作物甜菜根和紅蘿蔔,已經在春末全部採收,整理好、分成一籃一籃定溫冰在大冰箱,營養持續供應到夏末。

余清日主要種植葉菜類,葉菜類容易引來黃條葉蚤啃食,他除了噴灑適量蘇力菌(有機防治資材),在播種前將田區浸水一至兩週,也可減少蟲卵存活率;為了每週持續在市集供應葉菜,余清日每週種一批菜,也避免遭遇病蟲害就全軍覆沒的風險;他的田區不使用大農機,自己開小鐵牛作田,方便少量多樣的種法,更可以維持鬆軟土壤,幫助葉菜生長。

當初進入微風市集,其實是因為父親余水林,父親在十二年前開始有機耕作,市集新創時就加入,余清日從小就幫家裡種田,後來也和父親一起種有機,好奇他種慣行超過半輩子卻轉作有機,怎麼有這種決心?他輕鬆回答「只是一念之間」。曾經被鄰居笑說「你們是種教授要吃的」,余清日仍繼續努力種自己的健康,把健康的食物傳給更多人。如果再選擇一次,還會選擇種有機嗎?「會!」答得豪不猶豫。

余清日說自己不擅長講話,前幾天才剛去上市集有關行銷的教育訓練課,不會講話就更要用行動支持,市集如果辦活動、開新的場次,就盡量出席相挺,現在她的女兒、孫子也到市集幫忙,是市集難得的三代同堂景象;對於市集的未來,他認為團結才是力量,想想微風市集當年從一天三百、五百元的營業額,慢慢努力到今天,一切都不容易,更需要珍惜。
(撰文/野上野下)

以種蓮霧起家的余稼莊農場,農地上種滿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蔬果,說是蔬果園不如說像個花園一般繽紛美麗,農場第一代主人余水林,從接觸農務起就不喜歡使用農藥,寧可將劑量減少也不願對不起良心,余清日大哥承襲父親,在健康狀況的多方考量下,更毅然決然放棄農藥,投入有機耕作。

余清日先生在自家農地上種了20至30種有機作物,以甜菜根與菊苣為主,每星期播種,堅持只用豆渣及有機肥料來補充作物的養分;但因為種植作物多樣性高,為配合不同作物生長所需的不同環境,就需要投入更多心力、費更多工夫,但看著自己努力的心血結晶,余清日先生笑得很開心,說「每個孩子我都很喜歡啦!」

談到種植蔬菜,余清日先生說,他很隨興,想種什麼就種什麼,越難種植的就越想挑戰,像是需要很多時間、在寒冷氣候中才會開的紫色花椰菜,以及一年只能收成一次的蘆筍,雖然種植時間長、產量也有限,但為了看到消費者滿足的笑容,余清日甘之如飴。

目前,余稼莊農場共參與3個微風市集,分別是鳳山、蓮池潭、客家文物館前廣場,余清日先生說,在微風市集可以直接聽到消費者的聲音、消費者的需求、對農產品的稱讚以及對當地小農的鼓勵,這是以前與大盤、中盤商合作時所感受不到的,他相信微風市集不論對農民還是消費者來說,都是個很棒的平台。

(整理/微風市集行政組)

【參考資料】微風樂活小農逗陣趣 余稼莊有機蔬菜直達餐桌

 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