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微風臉譜】黃敏雄-青春有機農園

在田寮的矮山間迂迴一陣,才抵達黃敏雄的老家,傳統的穿鑿屋、土磚牆、古老大水缸,和家門前望出去的月世界地形起起落落,讓人以為時空倒轉。他的阿嬤是清末時代的人,當時使用的竹籃,現在還用來裝農作物,老家也還使用柴薪燒水煮飯,「省錢又安全,沒有忘記關瓦斯的危險」。

 

田地離家約百步,一小畦一小畦的芭蕉、南瓜、高麗菜、地瓜葉、蛇瓜、芹菜、青椒、茄子、花生…,龍眼樹下有自然生長的木耳,只要下雨就會長,「他本來就在那裡,不破壞環境就長得出來」,少量的多樣的種植方式,使同一塊田區最多同時有70種可食作物,而作物多樣使生態平衡較少病蟲害。田寮是散村,黃敏雄認為「人煙稀少,破壞愈少」,恰好適合有機。他也特別重視環保,例如芭樂的保麗龍保護套,大部份人都丟在田裡,用過一次就丟掉,「我一定要重複使用,不可以有反正很便宜、很方便的心態」,不然做有機的同時又製造很多垃圾,一樣會對地球造成負擔,「如果在田裡燒掉,毒素會進入空氣中、土地裡,然後進入植物再回到我們的肚子」。

 

黃敏雄認為萬物都有生存的權利,「收成不是百分百都要給人吃的,松鼠把木瓜咬了一個洞,那顆就留給牠吃,並跟松鼠溝通其他顆不要吃,真的有效喔」、「大頭菜的葉片被吃成網球拍一洞一洞了,就乾脆讓蟲飽餐一頓好了」。農業對黃敏雄來說已經不僅是一種工作,也蘊含哲理與態度。「有機只是做農的基本條件,接著要邁向自然農法,最終是心靈農法。」當環境變好,人就健康幸福,整個社會也會變和諧,因此黃敏雄認為有機要從「有心」開始。「把做農當生活,把農產品當禮品,加入創新、創意,用來傳達心意」,於是他把絲瓜絡變成藝術品,取名為「幸壺」。

 

黃敏雄拿出蘿蔔、番茄、桔子「木乃伊」,是十幾年前在室溫放到忘記,後來才驚訝發現居然沒有爛掉或發臭,「好的農產品就是只會萎縮,不容易壞掉」。家裡世代務農,黃敏雄選擇有機耕作時,父母也反對,理由是「對環境好,收入又不會好」,但吃到健康的食物、親身體會慣行農法與有機農法的不同後,現在不僅支持,還會幫忙農事。

 

「晴耕雨讀,下雨就在家好好讀農書,除了田間知識,營養學、人體結構學也要認識」黃敏雄主張農人一定要懂得比消費者多,客人有疑問才答得出來;同時也跟消費者機會教育,「農產品不是工業產品,怎麼可能長得一致、完美無傷痕」。每次去微風市集都採田裡的花去插,自己心情好也讓大家心情好,「農夫不是只有一直種田,也要享受生活」。

 

從微風草創時期即加入至今,黃敏雄分享自已在市集長久經營的秘訣,他歸納為「三度空間」,分別是深度、廣度、溫度,各自代表著作物種的好、廣結善緣、對人友善;他也期許市集繼續朝著對環境友善、對消費者健康的方向才有未來。

(作者/野上野下)
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