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風市集裡最翻山越嶺的農園,相對位置在「錫安山」旁邊,但「旁邊」何其寬廣,再升高一段海拔加上尋尋覓覓才能見到梅子園。梅子園的山嶺另一頭,是嘉義關山,也是林明賢小時候居住的地方。林明賢原本的工作,是大型建設工程,在蓋完花蓮和平火力發電廠後,重新思考人生,民國89年決定回到那瑪夏,經營父親在民國70年買下的土地;93年開始參加旗美社區大學開設的有機農業課程後,更把所學應用到實作。
這片6公頃的土地,除了600多棵梅子樹還有其他植栽,四季開著不同的花,工作看了心情好;少數幾棵檳榔,是當年特地留下來給愛玉樹攀爬的。一開始從慣行轉有機時,梅子表面黑斑比較多,賣相不好,但是慢慢地樹健康,果實就漂亮了。今年因為天氣,各地梅樹普遍結果狀況差,林明賢的梅樹依然結實累累,「應該是山上有天然的養分吧」。除了梅子,山藥、黃肉李、芋頭、薑黃也是他的自信農產。
在加入微風之前就意識到農法轉型的必然,因為怕梅子賣不完而做了梅精,梅精是為了健康而吃,如果用有農藥的梅子去做,農藥不就跟著梅汁一起濃縮了,於是民國95年之後開始不使用農藥與化肥種植。
梅子的產期集中,加工就變成必要的功課,加工品能放著慢慢賣,不怕生果賣不完。Q梅、梅精都是經過不斷地摸索與失敗才有現在的產品,也有嘗試數年後覺得效果不好而放棄的。一開始帶去市集賣,試吃掉的比實際賣的多,「那時候吃梅子養生的觀念在台灣還不普遍」,於是就把熬梅精用的陶鍋從山上搬到市集,消費者的好奇心被引起,才有機會跟大家說明自己的產品。每一瓶梅精含有17斤梅子,熬煮50個小時,8個陶鍋最後成品只有一鍋。
現在除了自己加工,也有數家做養生飲品的店家或網路水果店找上林明賢購買生果。要出貨的生果除了當天清晨採收,還經過機器做尺寸分級,農友自己擁有如此仔細的分級機械並不常見,林明賢也把自己在機械上的專長應用在選梅機上,減少人力、讓流程更順暢。
微風市集讓農友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機會,對農友和消費者都有收穫,農友有責任感,也能從消費者的肯定中獲得自信,消費者知道自己的食物來源,也能隨時向農友發問,「這樣的市集功能,不是連鎖超市進貨有機商品就能滿足的」。林明賢也認為,吃有機的食物比較健康,如果仔細算一下,會發現生活開銷並不會比較多,他希望市集可以一直延續下去,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關注自己的食物。
[農人教你吃]
用筷子沾一珠梅精加上300c.c.溫水,可以解疲勞、緩喉痛,也是林明賢在田裡工作的飲料。
「好農Box」
農場名稱:胡椒董農園(亘云本舖)
農地位置:高雄市那瑪夏區
主要作物:梅子、薑黃、薑、竹筍